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 TRPS1基因增强子rs12549956影响中国人群毛发粗细

发布者:张春艳发布时间:2025-06-14浏览次数:10


20255月,由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在皮肤科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发表题为Enhancer of TRPS1 rs12549956 Influences Hair Thickness in Chinese PopulationsTRPS1基因增强子 rs12549956影响中国人群毛发粗细)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TRPS1基因附近的遗传变异rs12549956与中国人群毛发粗细之间的显著关联,为理解亚洲人群特有的毛发特征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依据。

毛发特征是人类最明显的表型特征之一,不同人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亚洲人群,尤其是东亚人群的毛发通常比欧洲人群更粗、更直。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此前研究已发现EDAR基因的变异与亚洲人群毛发粗细密切相关,但仍有其他未知的遗传因素参与调控毛发发育。本研究聚焦于TRPS1基因附近的遗传变异,探索其对毛发粗细的影响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遗传差异。

TRPS1Trichorhinophalangeal Syndrome Type 1)基因编码一种锌指转录抑制因子,在毛囊发育和毛发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RPS1基因突变可导致毛发稀疏、骨骼异常等症状的三发--指综合征。动物模型研究表明,Trps1在毛囊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起关键调控作用,通过抑制Sox9等靶基因表达影响毛囊发育。

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多个与毛发特征相关的遗传位点,其中EDAR基因的1540T/Crs3827760)变异被证实是亚洲人群毛发粗细的主要遗传决定因素。然而,毛发粗细作为复杂性状,可能受多个基因共同调控。研究团队通过前期工作发现TRPS1基因附近的rs12549956位点在中国人群中存在多态性,且可能与毛发粗细相关,因此开展了深入研究。

研究团队招募了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健康志愿者,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人群,共计1,200余名参与者。对每位参与者进行毛发样本采集与测量、基因分型、统计分析、人群遗传学分析以及功能验证实验,特别关注rs12549956的三种基因型(AAAGGG)与毛发粗细的关系,并探索了该位点可能的分子功能机制。

研究结果显示,TRPS1基因附近的rs12549956与中国人群毛发粗细显著相关。具体发现包括:

1.     基因型与毛发粗细的关联rs12549956AA基因型携带者毛发最粗(平均96.5±8.7微米),AG基因型次之(平均88.3±6.9微米),GG基因型最细(平均80.9±5.8微米)。这种剂量效应表明A等位基因可能促进毛发加粗(p = 3.6×10^-9)。

2.     人群差异分析rs12549956A等位基因在中国人群中频率最高(约0.61),其他东亚人群次之(约0.45),欧洲人群最低(约0.27)。这种分布模式与不同人群毛发粗细的差异高度一致。

3.      

4.     功能机制探索: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表明,rs12549956位于TRPS1基因上游约22kb处的增强子区域,A等位基因可增强该区域的转录活性,进而影响TRPS1基因表达。

5.     EDAR基因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rs12549956EDAR基因的rs3827760存在加性效应,共同解释了中国人群约18%的毛发粗细变异。

这些发现表明,TRPS1基因附近的rs12549956是继EDAR之后影响东亚人群毛发粗细的又一重要遗传因素,为理解人类毛发特征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新见解。

研究首次确立了TRPS1基因附近的rs12549956与毛发粗细的关联,丰富了人类毛发特征遗传基础的认识、揭示人群适应性进化线索、丰富皮肤附属器官研究的视角。


本研究由复旦大学钱琦莉博士、吴思杰博士和汪思佳教授等人共同完成,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id.2024.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