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logical Research |古基因组解析青藏高原3600年前驯养山羊的遗传起源

发布者:张春艳发布时间:2025-09-21浏览次数:10

近日,复旦大学王传超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在《Zoological Research》发表题为“Ancient genomes reveal the genetic legacy of domestic goat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3600 years ago”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对青海盆地发现的距今约3600年前的山羊遗骸进行古基因组分析发现这些古山羊与西欧亚古山羊存在显著遗传联系,并揭示现代大足黑山羊的主要遗传成分源自以青海湖古山羊为代表的祖先谱系。《Zoological Research》为中科院分区生物大类(top期刊)和动物学小类双一区。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自然环境严酷,山羊等家养动物是构成高原牧民生计的关键支撑,起源与演化历程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探究这一问题,团队经过系统14C测年,对来自对青海盆地3600年前的5例古山羊样本进行了古DNA提取与测序,经严格质控,保留3例样本(覆盖度0.152×–1.45×)用于群体遗传分析。通过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山羊种群比较分析,发现青海湖盆地古山羊与西欧亚古山羊存在显著遗传联系,推测其可能由欧亚草原种群扩散到青藏高原东北缘。在适应性方面,现代西藏山羊中被检测普遍存在有助于快速适应高原严酷环境PAPSS2基因的特有单倍型这源自捻角山羊(C. falconeri基因遗传渗入。然而,在重构青海湖古山羊高原适应性生物表型时,PAPSS2基因单倍型在我们现有数据分辨率下未被检测到,推测这与早期进入青藏高原的驯养山羊有关联。

本研究还通过构建现代中国山羊遗传图谱发现,大足黑山羊(产于重庆大足,是肉皮兼用的优良地方品种)的主要遗传成分可追溯至以青海湖古山羊为代表的祖先谱系,回答了现代大足黑山羊与周边山羊遗传关系较远和品种起源不清晰的问题,显示出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古今遗传连续性。更重要的是,该遗传图谱还表明虽然多数现代山羊的地方品种与新石器时代东部祖先种群关系密切,但在现代阿尔巴斯绒山羊及西藏山羊(Tibetan_Bangor  Tibetan_Ritu)检测出4 %–8 % 的青海湖古山羊祖先成分表明两种不同祖先模式共同塑造了当代中国山羊的遗传格局。

本研究率先报道了史前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古山羊基因组数据,为进一步理解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畜牧活动及中国山羊的遗传演化提供了重要见解。该研究由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协同完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白添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邱亚会博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何海峰为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王传超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舒培仙博士、渭南师范学院赵静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等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zoores.ac.cn/en/article/doi/10.24272/j.issn.2095-8137.20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