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简介
    • 研究方向
    • 管理机构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队伍
    • 学术骨干
    • 客座教授
    • 博士后
  • 人才培养
    • 历年学生
    • 实验室教学
    • 学生科研概况
  • 科研成果
    • 近年项目
    • 发表论文
    • 专利
    • 获奖情况
    • 出版著作
    • 代表性成果
  • 开放与交流
    • 学术会议
    • 流动人员
    • 开放课题设置
  • 人类学平台
    • 实验平台
    • 使用规范
    • 科普教育
    • 平台网站
  • 运行管理
    • 规章制度
    • 年度报告
    • 安全教育

研究队伍

  • 学术骨干
  • 客座教授
  • 博士后

孙向晨

个人信息:

姓名:孙向晨

职称:教授

邮箱:xiangchen.sun@fudan.edu.cn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0433


个人简介:

  孙向晨,哲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兼人文学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西方近代哲学、政治哲学、犹太-基督教哲学、法国哲学、汉语哲学等。主要著作:《论家:个体与亲亲》(2019)、《面对他者:莱维纳斯哲学思想研究》(2008)、《十七世纪形而上学》(合著,2006)等。兼任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中西比较哲学学会副会长;担任《现代国外哲学》、《通识教育评论》杂志的联合主编。入选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2019),复旦大学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2021);上海市领军人才(2019);教育部宝钢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2019)、国家“万人计划”社科领军人才(2020)。牵头或参与的教学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2016年)、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等。《双重本体:形塑现代中国价值形态的基础》、《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汉语哲学论纲:本源思想、论域与方法》三篇文章分别入选2015年、2017年、2022年“上海社联十大年度推介论文”。


个人经历:

教育经历

1986年9月—1990年7月    复旦大学哲学专业,学士学位

1990年9月—1993年7月    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6年3月—2000年1月    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8年8月—1999年7月    加拿大Regent College联合培养

工作经历

1993年7月—1996年7月    复旦大学哲学系,助教

1996年7月—2001年10月    复旦大学哲学系,讲师

2001年10月—2007年7月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2007年7月至今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06年—2011年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

2011年—2023年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

2012年至今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代表成果:

代表性著作

(1)专著:《论家:个体与亲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专著:《面对他者——莱维纳斯哲学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8

(3)合著:《政治哲学与汉语神学》,香港道风书社,2007

(4)合著:《十七世纪形而上学》,人民出版社,2006

代表性论文

(1)亲亲:在同一与他者之间《复旦学报》2022年第2期

(2) 超越存在与存在的高贵化《哲学研究》2021年第12期

(3)天下、文明与个体:今天中国人如何理解自己《文化纵横》2021年第11期

(4)汉语哲学论纲:本源思想、论域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2期

(5)家:中国文化当代最切近的形式,《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10期

(6)黑格尔论国家与宗教——《法哲学原理》第270节附释解读,《学术月刊》2019年第4期

(7)人禽之辨、人机之辨与后人类文明的挑战,《船山学刊》2019年第1期

(8)生生:在世代之中存在,《哲学研究》2018年第6期

(9)亲亲相隐之“隐”的机制及其本体论承诺,《河北月刊》2018年第10期

(10)佛系:披着东方外衣的现代性后果,《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4期

(11)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文史哲》2017年第3期

(12)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学术月刊》2017年第4期

(13)山水艺术的超越性意义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 ,《文化纵横》2017年第3期

(14)双重本体:形塑现代中国价值形态的基础,《学术月刊》2015年第6期

(15)个体主义与家庭主义:新文化运动百年再反思,《复旦学报》 2015年第6期

(16)民族国家、文明国家与天下为怀,《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9期

(17)公民宗教:现代政治哲学的秘密保障,复旦学报》2012年第6期

(18)汉语神学发展的吊诡:从文化基督徒到基督学人,《基督教思想评论》2012年总第13辑

(19)沙特、莱维纳斯及他者问题香港,《现象学与人文科学》第4期

(20)论卢梭的公民宗教与自然宗教的张力,《道风:汉语基督教思想评论》2009年春

(21)论现代社会中政治神学的地位与作用:读莫尔特曼的《俗世中的上帝》,《道风:汉语基督教文化评论》2008年春

(22)基督教的政治化理解——近代西方政治哲学解读基督教的一种基本思路,《学术月刊》2007

(23)论洛克政治哲学的神学维度,《复旦学报》2006年第4期

(24)论《利维坦》中神学与政治的张力,《复旦学报》2005











Copyright©2016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地址:上海市淞沪路2005号生命科学学院 | 邮编:200438 | 电话:(86)021-516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