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简介
    • 研究方向
    • 管理机构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队伍
    • 学术骨干
    • 客座教授
    • 博士后
  • 人才培养
    • 历年学生
    • 实验室教学
    • 学生科研概况
  • 科研成果
    • 近年项目
    • 发表论文
    • 专利
    • 获奖情况
    • 出版著作
    • 代表性成果
  • 开放与交流
    • 学术会议
    • 流动人员
    • 开放课题设置
  • 人类学平台
    • 实验平台
    • 使用规范
    • 科普教育
    • 平台网站
  • 运行管理
    • 规章制度
    • 年度报告
    • 安全教育

常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为减少和消除科研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的风险和危害,降低实验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努力将突发事故对人员、财务、环境、社会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室全体成员的健康和财产安全,特制定了实验室常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火灾应急预案
发现火情,现场人员立即采取处理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

1. 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判断火灾发生的原因,如压缩气体、液化
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等;明确火灾周围环境,判断出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及是否会带来次生灾难的发生。
 2.
明确救灾的基本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采用
恰当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带电电器设备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灭火后,退后观察火患是否重燃。
 3.
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划分危险
区,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和疏导。关闭火灾区域附近的所有门窗,控制并限制烟雾和火势的蔓延。
 4.
如果火势没有任何变小的迹象,立即离开该地区,并打电话报警
寻求帮助。

5. 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方,所以撤离时尽可能贴近地面撤离。通过鼻子浅呼吸,同时利用湿毛巾或衣服等织物叠成多层捂住口鼻过滤烟雾。
 6.
如果暂时无法撤离,应立即转移到安全且方便救援的位置,并尽
可能发出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注意。

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1.
遇到设备不正常运行时,要立即切断电源,再按照设备使用或维修说明进行事故原因排查。检修时应做好必要的防护。自己无法检修的要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老师进行维修。
 2.
遇到设备突然冒烟,要立即切断电源,并开启强制通风或开窗。3. 遇到设备突然出现火情,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尽量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无法处理的火情要立即撤出实验室并通知实验室安全员和相应负责教师,同时告知临近实验室人员进行撤离。

化学试剂泄漏应急预案
凡在实验室或楼道出现化学试剂(包括有害气体、固体和液体)的泄漏,或违规在任何下水道倾倒,所造成的有害物质扩散,应按照应急预案处理。及时、妥善地处置危化品泄漏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收集的废液废物应交由专业回收部门处理。
 1.
首先应当根据化学试剂的危险特性,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器具(对于不明液体,采取最高级别的防护)。易燃易爆物质的泄漏,应配备防静电防护服、工具,严禁火种,切断电源,不得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腐蚀性液体的泄漏,应当使用防酸服、胶鞋和防腐蚀手套、面具等。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安全员,同时通知本楼层的师生进行必要防护。
 2.
事故现场应设立警戒隔离区,在该区域内除事故抢险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根据事故发生的部位、物质的性质、泄漏原因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堵漏,切断或控制泄漏源;有气体生成的情况下,要在泄漏地点周围进行有效通风,疏散无关人员。

3. 对不明固体要查明泄露物质的品名、性质、危害品泄露的原因、设施等状况,根据其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制定相应的抢救措施。

水灾应急预案
适用范围
实验室有进水危险
设备及房屋等受水灾侵袭而出现的突发事件
 1.
进入雨季前,对所有防水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防水设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要对地下室或低洼地区的设备、药剂、 仪器等物质进行检查,同时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保护,对地下室等易受涝部位要配置沙袋、水泵进行保护。
 2.
在发生水灾时,如设备不能撤离到安全位置,应使设备处于动力关闭、加固和适当防护状态,防止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3.
在发生水灾时,应加强巡视,隔离安全地带,禁止一切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4.
仪器设备被雨水浸泡后,电线容易产生短路,很容易造成漏电。所有设备必须联系厂家和相关维修部门检测,检测合格才能使用。
 5.
设备及线路发生接地短路时,在室内扑救人员不得进入距离故障点 4 米以内,在室外扑救人员不得进入距离故障点 8 米以内范围。凡是进入上述范围内的扑救人员,必须穿绝缘靴。接触电气设备外壳及架构时,应戴绝缘手套。


Copyright©2016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地址:上海市淞沪路2005号生命科学学院 | 邮编:200438 | 电话:(86)021-51630607